5月17日,記者從寧夏回族自治區“無廢城市”建設工作座談會上了解到,寧夏銀川市、石嘴山市將全面啟動“無廢城市”建設。據悉,經寧夏生態環境廳積極協調爭取,占全區工業固廢產生量40.8%的銀川市、石嘴山市成功入圍全國“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名單,成為寧夏首批開展“無廢城市”建設的城市。
據介紹,因區域位置、資源稟賦、產業結構和基礎設施建設等原因,寧夏固體廢棄物產量大、存量多、增量大、綜合利用率低,污染問題長期存在且日益突出。據不完全統計,全區2020年工業、農業、建筑、生活等固體廢棄物產生量達7987.2萬噸,其中,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6645.97萬噸/年、危險廢物103.22萬噸/年,占全區固廢總量的84.5%。
寧夏高度重視固體廢棄物污染防治工作,先后作出一系列決策部署,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中,加快推動固體廢棄物治理能力治理體系建設,自治區人大啟動了寧夏固廢污染防治條例的起草制定工作,進一步強化工業固廢產生者的責任,嚴格執行排污許可證制度。每年的中華環保世紀行寧夏行動都將固體廢物污染防治相關工作作為監督檢查的重點內容。
“固體廢物治理已成為黃河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的突出短板。”自治區生態環境廳副廳長陳建華在座談會上表示,固體廢物不僅對土壤、水體、大氣生態環境造成污染影響,還會侵占土地,影響環境衛生,對生態環境安全和人體健康帶來風險隱患。根據分析,未來幾年,寧夏的危險廢物產生量還將繼續增長,對區域生態環境的危害還將進一步加劇。
陳建華指出,開展“無廢城市”建設,既為破解全區工業固體廢棄物產量大、增速快、強度高、填埋量多、綜合利用率低“四高一低”困局,提供了機遇,又為在全區農業、工業、服務業、居民生活等各領域,適時推廣應用兩地“無廢城市”建設經驗和做法,推進固廢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最大限度的減少填埋量提供了路徑,是破解寧夏固體廢棄物污染的“金鑰匙”。
寧夏將聚焦固體廢物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發揮減污降碳協同效應,推動城市綠色低碳轉型。到2025年,“無廢城市”固體廢物產生強度較快下降,綜合利用水平顯著提升,無害化處置能力有效保障,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作用充分發揮,基本實現固體廢物管理信息“一張網”,“無廢”理念得到廣泛認同,固體廢物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得到明顯提升。
目前,銀川市、石嘴山市已“無廢城市”建設實施方案編制等相關工作正在有序推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