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葦、鮮花、觀景臺、漫步道……遠處是溪水淌淌的武強溪,近處是一個個錯落有致的池塘和種類豐富的植物。在浙江省淳安縣汾口鎮武強溪生態濕地公園,慕名而來的市民、游客徜徉其間,走走拍拍,玩得特別開心。

武強溪入湖口原有廢棄采砂場
殊不知,武強溪入湖口原是一座廢棄采砂場。當時,武強溪沿途農村生活污水處理不夠徹底、農業面源污染問題突出、原有廢棄采砂場植被破壞嚴重、入湖口濕地生態服務功能及鳥類棲息地喪失等問題威脅著千島湖水生態安全。
如何從“廢棄采砂場”轉身為“新鳥巢”?

汾口鎮武強溪生態濕地公園
淳安縣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作為錢塘江源頭區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項目,武強溪生態濕地工程以武強溪為治理對象,通過加強沿岸農村生活污水監管運維、推進農業清潔生產等措施,從源頭上削減生活污水、農業面源中氮磷等污染物進入武強溪水體;通過濕地修復技術,重構汾口鎮武強溪生態濕地公園,借助濕地中植物、微生物等的凈化作用,進一步提升入湖水質;通過生態修復技術,構建有利于動物棲息的生境,吸引鳥類穩定棲息。
汾口鎮武強溪生態濕地公園已成為千島湖生態緩沖帶建設的示范樣板,濕地出口(入湖)水質優于地表水Ⅱ類標準,顯著降低千島湖水域生態風險,有效改善武強溪入湖口流域的景觀風貌;成功吸引白鷺、松雀鷹、灰背椋鳥等珍貴水鳥穩定棲息,新增植被物種不斷增加。
附近村民說:“濕地區塊原本的田地基本每年都會被湖水淹沒三個月,種下的農作物受影響,久而久之,種的人也就少了,拋荒現象嚴重,也沒什么收益。”錢塘江源頭區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項目通過借土回填,抬高了地形,改善了土壤環境,提升了周邊農民的農作物種植效益,農民土地得以流轉,收入能夠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農民生活品質。

茶園綠色防控
建成后的汾口鎮武強溪生態濕地公園,蘆葦、鮮花、觀景臺、漫步道等代替了原廢棄采砂場,徹底改變原先臟亂差現象,景觀風貌煥然一新。生態濕地景觀帶有效串聯書畫梓桐、樂水姜家、蠶意浪川、紅色中洲等鄉鎮旅游資源,累計接待游客20余萬人次,帶動汾口鎮及周邊村莊旅游業發展。

汾口鎮武強溪生態濕地公園棲息的白鷺
下一步,將引入休閑觀光、婚紗攝影等產業,以武強溪生態濕地為核心,輻射帶動周邊一、三產業發展,將其打造成為千島湖生態綜合保護的示范區,進一步提升千島湖大景區的生態品位,促進當地農民增收致富。